唐代陆羽《茶经》中有多处关于茶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记述。饮茶具有止渴、提神、解腻等功效,也有舒缓压力、调理身心的作用,已经成为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图13 茶意境
传承人和实践者在制茶、泡茶、品茶的过程中,增加了生活情趣,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提升了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茶的饮用与分享是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以茶待客、长者为先等与茶相关的礼俗,彰显了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增进了家庭和睦、人际和谐,增强了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

图14 品茶和谐人际关系
该遗产项目涉及面广,参与度高,可以为相关社区民众,包括妇女、残疾人提供可持续生计,有助于增收减贫,促进了包容性经济和包容性社会发展。如福建安溪全县人口102万,涉茶人口80万,其中包括35.4万妇女和0.72万残疾人。
茶以载道,该遗产项目传达了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为不同性别、职业、民族、信仰的人群广泛实践,是密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符合现有国际人权文件的精神。
该遗产项目的实践因地而制、因时而饮、因人而异,但其承载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促进了社区间、个体间、性别间、代际间和族际间的相互尊重。

图15 向青少年展示制茶技艺
“好山好水出好茶”,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在该遗产项目的实践中,注重环境保护,遵守生态法则,如根据茶树生长规律,在不同的时令,合理采摘和留养,既满足了制茶原料的需求,也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体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促进人类创造力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该遗产项目世代传承,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群体性和民族性特征的多样性实践,促进了茶器、茶歌、茶戏等文化表现形式的发展,营造了茶馆等关联性文化空间,生动见证了人类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

图16 茶器

图17 茶歌、茶戏
该遗产项目被列入名录,有助于彰显不同社区对自然界和宇宙的认知、社会实践的经验和手工实践的能力,从而促进对此类遗产实践者群体创造力的尊重;有助于拓展不同制茶技艺、饮茶传统间的对话渠道,并丰富人类的健康实践,在次区域、区域和国际层面认识并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的人类与环境互动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文化多样性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