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9月15日,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论坛”(以下简称“成都论坛”)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琳等相关领导的见证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郝庆军和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李天昊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自此,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就今后联合举办成都论坛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成为成都论坛指定主办方。

签约仪式上,多央娜姆回顾了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的举办历程,充分肯定了成都论坛的价值和作用,期盼双方以本次签约为开端,充分发挥各自优长,全方位提升成都论坛的品质和学术地位,形成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的学术品牌。

论坛必须要往深处抓,往实里做。王福州强调,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制下,历经二十年实践探索,中国非遗保护成效显著。非遗由实践探索向学科建设的转向时机已经成熟,应该寻找适合中国语境的阐释方法和路径,对非遗的概念进行再梳理,对《公约》内容进行再认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以及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体系,探索《公约》与中国国情、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相结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彰显中华文化的主导性、独特性和创造性。
王福州表示,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是专业机构与国际平台的高质量融合。今年的论坛将对《公约》进行深度解读,反思非遗的概念、定义和分类,完善理论研究体系,以学科建设为引领,让理论和实践成为腾飞双翼,助推中国非遗行稳致远。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中国唯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的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主题的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友好对话、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国家平台,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成都论坛是其重要板块,已形成了以《成都宣言》《成都倡议》等为代表的系列学术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遗保护研究及文化艺术智库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200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加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成为国家级非遗保护的专业机构。中心自成立以来,参与并开展了法规制定、行业标准编制、非遗名录评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论证、专题培训、课题研究等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一致肯定。